首页范文合集【写材料用典】过则勿惮改
素人|黄余华

文档

11253

关注

39

好评

498
DOCX

【写材料用典】过则勿惮改

阅读 709 下载 6 大小 20.66 KB 总页数 1 页 2025-09-23 分享
价格:¥ 0.30 VIP享免费下载特权
下载文档
/ 1
全屏查看
县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
剩余 0 页未读,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需完整阅读或下载请先购买文档
1、本文档共计 1 页,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,付费前请自行鉴别。
4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点击“违规举报”。
【例文】过则勿惮改,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修身智慧。闻过、知过、改过,这三重境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修身体系。听得进、容得下、更要改得了,每一步都不可或缺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。新征程上,党员干部唯有以开放的心态闻过,以深刻的认知知过,以坚定的决心改过,不断增强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的能力,才能砥砺品格、增长才干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过则勿惮改》)【典故】出自《论语·学而》,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主忠信,无友不如己者。过则勿惮改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有了错误,不要怕改正。【赏析】古人讲,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失,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。古代圣贤对闻过的态度值得今人深思,子路“闻过则喜”的胸襟,老子“自知者明”的超然,都展现了对批评的开放态度,是发自内心对自我完善的渴望。知一重非,进一重境。春秋时的政治家晏子被誉为“不辱使命,雄辩四方”,他曾自喻为......
返回顶部
点击QQ咨询
开通会员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