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范文合集《白鹿洞书院〈论语〉讲义》中的“学”与“仕”
你去问月亮

文档

10292

关注

16

好评

153
DOCX

《白鹿洞书院〈论语〉讲义》中的“学”与“仕”

阅读 762 下载 5 大小 266.68 KB 总页数 5 页 2025-09-23 分享
价格:¥ 1.50 VIP享免费下载特权
下载文档
/ 5
全屏查看
县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
剩余 4 页未读,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需完整阅读或下载请先购买文档
1、本文档共计 5 页,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,付费前请自行鉴别。
4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点击“违规举报”。
《白鹿洞书院〈论语〉讲义》中的“学”与“仕”陆九渊《白鹿洞书院〈论语〉讲义》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名篇。该文为陆九渊受朱熹邀请,至白鹿洞书院演讲后留下的文字记录。文中围绕《论语》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”一章,指出官员不应计较个人功名利禄,而应以家国天下为怀;学者不应计较考场得失,而应致力于阐明道义。全篇言辞恳切、感情真挚、行文流畅、语言优美,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。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,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,陆九渊则是心学的奠基人,二人生活在同一时代,但学术思想大相径庭。南宋淳熙二年(1175年),二人曾在鹅湖寺聚首。由于理念上的巨大分歧,这场著名的“鹅湖之会”以双方的不欢而散告终。但二人都是追求真理、胸怀宽广的人,一直在寻找求同存异、再次切磋的机会。淳熙六年(1179年),朱熹任南康知军。上任不久,朱熹便找到庐山脚下曾经盛极一时但当时荒废已久的白鹿洞书院,多方募资重建校舍。淳熙八年(118......
返回顶部
点击QQ咨询
开通会员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