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范文合集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“历史观”
你去问月亮

文档

10292

关注

26

好评

284
DOCX

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“历史观”

阅读 725 下载 15 大小 28.76 KB 总页数 5 页 2025-09-18 分享
价格:¥ 1.50 VIP享免费下载特权
下载文档
/ 5
全屏查看
县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
剩余 4 页未读,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需完整阅读或下载请先购买文档
1、本文档共计 5 页,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,付费前请自行鉴别。
4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点击“违规举报”。
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“历史观”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确立了历史领域的唯物主义原则,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,解读了人类历史进步的密码。那么,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“历史观”呢?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“现实的人”为出发点,以客观的“历史法则”展开对历史规律的进一步探索,在知识图谱、研究基点和思维范式上超越了人本主义历史观,实现了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与批判性跃迁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并非线性的显现,而是呈现出从理论批判到理论发现再到理论超越的阶梯式演进过程。从《莱茵报》到《德法年鉴》时期,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展开集中批判,开启了唯物史观转向。在《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〉导言》中,马克思以现实的社会基础——“市民社会”为基点,批判黑格尔的国家观,从宗教批判、神学批判走向法的批判、政治批判,把批判的领域从“天国”降至“尘世”。在《巴黎手稿》时期,马克思开始超越传统哲学的理论语境,在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视域中......
返回顶部
点击QQ咨询
开通会员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