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范文合集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影响
素人|黄余华

文档

11253

关注

4

好评

326
DOCX

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影响

阅读 605 下载 10 大小 30.23 KB 总页数 7 页 2025-09-18 分享
价格:¥ 2.10 VIP享免费下载特权
下载文档
/ 7
全屏查看
县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
剩余 6 页未读,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需完整阅读或下载请先购买文档
1、本文档共计 7 页,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,付费前请自行鉴别。
4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点击“违规举报”。
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影响说到长城,我们自然会想到连绵起伏的墙体、雄伟壮丽的关隘;想到驻守的将士、征战的健儿;想到“万里长城永不倒”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的诗句。可以说,长城集实体形象、人文情怀、精神内涵于一体,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。长城最早修筑于春秋战国时期,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开垦能力得到极大提高,中原政权向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推进农耕生产方式;与此同时,游牧民族则时常以马上骑射的方式对农耕地区进行侵扰。为阻止游牧骑兵南下,各个时期的中原政权大多不约而同在农牧交错地带修筑长城,目的是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适度隔离,维护相互间的生产秩序,降低战争风险。所谓:“天设山河,秦筑长城,汉起塞垣,所以别内外,异殊俗也。”但在客观上,长城却使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交往距离进一步拉近,经济、文化上的互补性日益增强,彼此间的交流往来更加密切,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奠......
返回顶部
点击QQ咨询
开通会员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