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范文合集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——中哈友谊的历史见证

文档

11182

关注

46

好评

153
DOCX

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——中哈友谊的历史见证

阅读 602 下载 19 大小 31.63 KB 总页数 6 页 2025-09-18 分享
价格:¥ 1.80 VIP享免费下载特权
下载文档
/ 6
全屏查看
县民政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
剩余 5 页未读,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需完整阅读或下载请先购买文档
1、本文档共计 6 页,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,付费前请自行鉴别。
4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点击“违规举报”。
冼星海与拜卡达莫夫的患难之谊——中哈友谊的历史见证“人民的音乐家”冼星海(1905—1945年)家喻户晓,他创作的“黄河旋律”气势恢宏、鼓舞人心,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。冼星海的一生短暂而璀璨,尝尽艰辛却始终以音乐为信念,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,有两年半时间与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这段友谊也成为中哈友好交往的重要历史见证。援助之手1938年,33岁的冼星海到达延安,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,翌年改任系主任。因《黄河大合唱》的巨大成功,1940年中共中央委派冼星海与袁牧之赴苏联为影片《延安与八路军》配乐,进行后期制作。1941年受战争影响,影片制作陷入停顿,冼星海回国受阻。1942年底,化名“黄训”的冼星海辗转来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,当地气温零下30℃,多天没进食的冼星海穿着单薄的衣服,拿着行李箱,背着小提琴,流落在阿拉木图的街头。在举目无亲、贫病交加之际,哈萨克斯......
返回顶部
点击QQ咨询
开通会员
返回顶部